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协调新模式,全域旅游标志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是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是当地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的新格局。而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应用,使全域旅游的建设更加科学与完善。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修订了关于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标准,其中,“智慧旅游”项分值由30分修订为35分,也就意味着,智慧旅游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那么,现有的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又存在哪些问题,智慧型全域旅游示范区究竟该如何去建设呢?
第一,现有应用系统孤立,缺少整合与数据互通
一个地方的全域旅游往往涉及的管理部门非常多,交通、气象、公安、教育等等,对旅游局来讲,对于地区内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系统,甚至对于同一个部门也会存在多个系统,由于系统之间数据没有交互,导致信息碎片化。
与此同时,需要当地旅游局与横向、纵向政府其他部门、第三方企业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接与交换,从而形成整个区域内的所有产业相互联动机制。由此,应将所有系统进行数据的打通形成全域范围内产业共建共享模式,进行全局的涉旅数据的统计分析与规划设计。
第二,重硬件,轻软件
很多地方在硬件环境基础实施建设方面都是重金投入,在硬件设备配置上也是高标准,有些设备的技术性能参数远远高于实际的需求。而最为重要的软件系统方面投入甚少,智慧化的应用平台也是停滞不前,与传统数字化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却严重忽视了软件平台系统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其实,建设智慧型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点,不仅是完善了多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在于如何将这些信息技术真正串联应用起来,为民众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管理提供服务,为全域旅游示范区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智慧服务建设不足
有些区域已经建成了当地旅游微信公众号、旅游抖音号、旅游微博等线上宣传渠道,同时,结合当地景区自建的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营销,或通过上述媒介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服务。
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上述众多渠道已经给游客造成了一定的选择难题,并且各服务平台在服务内容与方式上千篇一律,其方式和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那么,就需要建设一套完整而全面的智慧服务平台,从游客出发,来提升区域整体的旅游服务品质,让游客在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产品预订、享受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全新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