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大力度的倡导之下,所有重点的国有景区的门票价格持续降低。紧接着,国务院也发布了相关意见,各省级政府和文旅部门也纷纷响应,根据指导意见对景区门票的价格进行了降低。
过去各地景区大多具有相同的诟病,门票带来的收入已经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经济支柱。短期来看,门票收入让他们赚的是盆满钵满。然而在当下的文旅市场,限流和预约已经成为最大特色。景区客流量数据更加透明,这也就倒逼着景区走出‘门票经济’瓶颈,开发二次消费项目。此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景区业态单一、经营模式老套等短板凸显,如何摆脱“门票经济”,需要各景区共同思考。与其追求人数,不如追求逗留时间,提升人均消费。
旅游业的转型要从规模数量转向品种质量,笔者认为,我们要把所有资源整合到一起,做出好来、好玩、好吃、好待、好看的“五好”景区,才能更加的吸引游客前来。在这次武汉疫情的影响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旅游复苏问题,而是一个旅游振兴问题。
旅游行业它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融合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方面。可是为什么个别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会止步不前?我想是由于他们还只停留在单纯的靠票创收吃老本的行为,导致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过于简单、景区收入满足不了日常运营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景区过度依靠门票经济而不去开拓更多的消费市场、整合更多的旅游周边产品、结合更多的旅游要素。久而久之,当地的旅游产业一定会因为长时间的营养不良造成旅游行业畸形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收入势必也会枯瘦如柴。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景区就需要有自己的景区商业系统,整合整体的旅游产业产品,比如说,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创商品进行售卖,整合酒店住宿进行售卖,整合餐饮小吃进行售卖等等。把更多的旅游要素都融入到自己的景区商业系统。如果景区商业系统搭载上游客服务平台,两者结合起来就真正发挥出了最大化作用,做到了1+1大于2。这些开拓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服务,既是丰富了景区的业态,也同时满足了游客本身对于一站式服务平台的需求,从而拉动游客消费,为景区带来创收。
目前景区逐渐开始实行门票的降价措施,是顺民意、得民心的重大惠民政策。当初景区的门票价格相对较高,从而就影响到游客对其他旅游服务的消费。门票并不是景区的全部,重新定位门票的价值,把门票作为游客的消费入口。降了门票价格,来实现门票+的售卖方式,把各类服务与门票组合成套餐套票在电子票务系统进行票务设定和售卖。实现产业升级,整体经济的增长将势必会超过门票所带来的收入。
总结一点就是我们要把景区作为中心,票务作为入口,吸收更多旅游产业产品和服务,让景区的业态更加丰富多样,才能做到立体整合式的科学发展。